源播客:李想×罗永浩!四小时马拉松访谈!李想首度公开讲述25年创业之路-哔哩哔哩
主播:罗永浩
嘉宾:李想(显卡之家、汽车之家、理想汽车创始人)
话题:李想的创业之路;是什么塑造了李想。
学到什么?
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这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李:我爸是个编剧,我对剧本特别感兴趣,但是对表演不兴趣。我爸买了特别多的书,一个房间都是书。
罗:自己小时候比较幸运的是爸爸爱看书,所以自己也有看不完的书。父母爱看书,愿意给孩子买书,这对一个孩子有特别好的影响。
李:自己有一些好的特质(爱看书)也不是后天形成的,特别感谢家庭环境。
你爱看书,你想过当作家吗?
没有,但是我比较受益的是我作文比较好,所以我创业是从投稿开始的:在高一写了装机心得《如何用不同硬件装出最好的使用效果》,这篇 5000 字的文章发在专业媒体上,稿费有 500元。
买电脑花这么多钱,是因为你父亲很宠你?
在高一(约1996年),父母花了8000(家里积蓄的 1/3)元给买了第一台电脑奔腾 133。
我父亲非常好的一点是我父亲从来不跟我提条件,比如在合适的时机就给我买游戏机,而不通常的那种说要考到班上第几名才给你买。
玩游戏的时间也是自己定的:你每天都可以玩,但是你需要和我定一个时间,时间到了就收走。
大多数小孩如果不管的话,都会沉迷于游戏,但你为什么这么自律?
我觉得正是因为有爸爸的沟通方式,约定玩游戏的方式(让小孩自主决定玩游戏的时间安排,不缺游戏玩),才会自律。
小时候有什么和其他人不同的使命感?
李:在小时候被问到长大之后要做什么?当时说我想当总经理(即现在的 “老板”),大家都嘲笑,因为当时大家都说长大了要当战士、医生、科学家。
罗:如果小时候讲雄心壮志,大家都会嘲笑你,你明明是傻逼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也觉得自己异想天开。
李:我的正向反馈开始是拥有电脑之后,对电脑很熟悉,去组装过电脑,当了电脑城的销冠。(简单的说,就是赚着钱了,无论是写稿还是卖电脑)。
显卡之家怎么开始做的?
我其实先做的个人网站。是因为在杂志上看到,有人做了网站然后放 Banner 广告(主要是美国广告)就能赚钱。所以自己也做网站,发布自己写的稿子和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资讯等。
我做个人网站和别人有个本质不同,就是我有员工,其中一个是在国外,能够接触到 Nivada,能够拿到一手显卡。
羡慕留学生吗?
不会,因为学习并没有给我带来正反馈,觉得 40 分钟的课老师 15 分钟就能讲明白了,又用另外 30 分钟把大家讲的稀里糊涂,上课是一种折磨。
特别偏科,物理、语文、历史、政治比较好,但化学、数学比较差。
如何说服父母不上大学?
我跟父母讨论的是:是上大学还是去创业?如果讨论“上不上大学”,那父母肯定不支持我。由于母亲知道我之前已经能挣钱了,也就放心些。
第二是当时大部分人为什么让子女读大学,是因为大家都没读过,认为大学好,但我父母已经读了大学,知道大学也就那样,祛魅了。
听着全是幸运的事,有什么不幸运的事聊聊?
李:自己当插班生有一次被欺负了,被打的特别狠,然后给妈妈说,妈妈说没有别的办法,你只有自己打回去。小时候练过八极拳,然后就给打回去了,以后就再也不敢欺负他了。
罗:如果被欺负,其实只要反抗一次就不会被欺负了,“反抗一次”这是成人礼,很多成年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反抗过一次。
面试的时候有人问为什么你自己都没上过大学,却要求员工必须是大学生?
第一,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就确实你是技术大牛,那你也可以来。
第二,我不是不上大学,我是在大学和创业之间选择了创业。
为什么想着做理想汽车?
汽车之家由于内部矛盾,大部分股权卖给了另一家公司,这个钱就用于解决内部矛盾。上市后由于李想只有5%的股份,所以他想重新创业。
一开始选择汽车之家是出于市场选择,因为当时显卡电脑就已经走下坡路了。然后在我的选择中,房地产、旅游、还有汽车,对汽车来说它更加的标品,和电脑一样。
李:发现公司有两类管理风格,一个是很严格,就比如说做硬件的手机,比如华为和 IBM。另一个组织方式就像谷歌字节一样,他们依赖人才密度,没有那么多的繁琐的管理流程。我们也在改进我们的管理。
理想汽车的合伙人是怎么找到的?
在汽车之家学到了合伙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做理想的时候也先找靠谱的合伙人。
很多缘分都是特别特别奇怪的,之前我投资了一个 hud 的设计公司,认识一个小孩是设计学院的,然后他就介绍了理想的设计总监,然后又通过设计师认识了他在学院的老师,老师又介绍了一个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人,就这样找到了马东辉。
很多人不看好增程,认为是落后的技术,但你为什么还是选择增程?
使用过 Model S,有里程焦虑,我在想一家人一起出去的时候,怎么可能所有人陪你找充电桩,等你充电(那个时候充电速度很慢)。
泡泡网万年老三其实就是因为闷头做技术,技术做的特别好,到最后有点自嗨了。所以说汽车之家就是想解决真实用户的问题,当时汽车媒体的问题就是所有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图片,就算有也很少。
所以汽车之家和泡泡网不同的是写数据不会再写多少多少毫米,而是说这个支架能放进脉动还是可乐。
创业过程中有什么艰难时刻
李:理想 one 要量产之前需要资金,但是融不到钱,因为当时行情不好,特斯拉被做空,蔚来汽车上市后也跌破发行价,从六七块跌到 1 块钱,市场不好,没人敢投资。
最后非常绝望的时候见到了王兴(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原来 b 轮的时候想投的,但是被我们拒绝了。
虽然包括内部的人都说不要投理想,但最后王鑫还是顶着大家压力投了。
为什么理想 One 只做一款配置?
觉得做很多配置是和用户勾心斗角,让用户选择困难。后来还是做了很多配置,其实是向市场的一种妥协,未来还是想做简单点。
为什么做中国最大的充电桩网络?
因为期待未来的自动驾驶和自动充电。
为什么为说理想 One 是 500w 内最好用的家用 SUV?为什么会有几千万的豪车结果做得特别差?
罗:豪车我都坐了一遍,发现都很差。我发现一个车卖到几千万解决的不是车的问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这是为了生意,还是生活上的虚荣心,这跟车没关系。
李:有一个客户是这样形容理想 Mega 的:我有几台车,但是只有最顶级的客户会用 mega 去接。因为这就和吃餐厅和家宴一样,只有最亲近最好的朋友才会请他到家里来吃家宴。
有很多不理解的人,但我也不去和他们争论,比如如果他没开过车,他是不知道危险的,不能怨他,你应该理解这件事,你不能抱怨他没有经历过。
感觉 MPV 没有那么大市场,为什么要做 Mega?
我希望去改变市场,想去造成一个东西改变中国对 MPV 的看法。
企业要走得远,看的是 SEO 的学习能力,成长能力,你的学习能力也很好,时间管理也很好,大概能保证早九晚六的作息,是怎么做到的?
李:从高中就有一个习惯,每天要做事情列出来,然后排序,只做前3个绝对必要的事,如果做不重要的事会影响做重要的事,另外如果不重要的事的结果不好你还得擦屁股。
如果每天能做 10 件事情做的很好,那这个人就是勤奋的天才,雷军就是一个。
我觉得企业能走得长远,学习不是真相,我发现卓越的企业有 3 个特质:选的准,远得长,效率高疯狂迭代。前两个大家都在说,但是最后一个才是最难的,比如黄仁勋一年一个显卡版本,高频迭代十几个版本后 CUDA 才获得成功。
你一直以来睡眠都没问题?融资、资金断裂都能睡着?
李:都能睡着。
罗:我在锤子科技时期,一年以上都需要处方药才能睡着。
李:我觉得已经没有退路了,反而就不用担心这事。
罗:我也没有退路了,也睡不着。
有没有比较脆弱的时候?
罗:无论对产品有多大的信心,在产品才发布的时候,是我最敏感最脆弱的时候。
罗:我一个手机给新朋友送过去,如果他说用了之后反馈,很满意,那我就很开心,如果他什么都没说,我就很慌,就会问你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满意?你不公开说,我很感谢,那你私下给我说一下吧。
看这说话的艺术
李想的四个至暗时刻
第一个:做泡泡网的时候,不会管理。突然有一天 90% 的人都辞职了。原因是因为自己不会管理,别人认为我是“独裁的暴君”。后来就反思,开始学管理,说要沟通,怎么沟通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和大家一起吃饭。
那时候自己很自私,包括和女朋友一起也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
第二个:汽车之家,08 年出现经济危机,怎么都融不到资。3个小股东就找到我聊,第一说我引入了李铁和樊致现金流出现问题,我用人不利;第二我们这么好的业务你融不到资,说明你融资不力,结论就是你已经不适合管理这个公司了,要让我离开公司。
这 3 个人中还有人找我借了 100 万买的房子,刚借完钱就开始发难。
我想了很久为什么,后来我找一个人聊,他说你老一个人死扛,在你死扛的时候,我会觉得我们都不重要了,不被需要了。
后面我有个很大的转变,**就是先对自己好,没有吃过糖的人是不会给别人甜头的,假如你一个老板开一个十几万的 Polo,你让我们开什么车呀?**慢慢的开始会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了。
第三个:2013 年汽车之家上市,准备了很久,差点上不了市。(这里的逻辑听不懂,忽略哈哈)
第四个:就是上面说过的理想融资的事情。
最艰难的时刻,有哭出来的时候吗?
当然有了,无数次。
罗:我在看马斯克传的时候,也在想我有没有哭过,我失态过几次,有一次是:我看见大家都抄 iPhone 就特别生气,所以自己就故意设计了一出:在开发布会的时候把手机做的和 iPhone 一模一样,然后人模狗样的拿着假手机去讲了一个多小时。我想象锤友心声:你把手机做成这样,你对得起我们吗,对得起我们之前的支持吗?
当我亮出真机的时候,大家都疯狂了,有的人一边喊一边哭,我瞬间就不行了,我其实特别羞愧在公众面前表达情感,但完全控制不了自己情绪,鼻子全酸了,就说了一句 CEO 绝对不该说的话:以后如果我们卖了几百甚至几千万台手机,连傻x都在用我们的手机的时候,你要知道,这是给你们做的。
罗永浩是一个狂热又极端的人,世界也因为这样的人而有趣。希望他的狂热能传递给更多迷茫麻木的人。
你有 4 个孩子,很多富豪的子女为了抢财产打的不可开交,你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我把这个问题交给我老婆了,我老婆从小就告诉他们,兄妹之间不允许做任何的斗争,必须维护家庭的利益。
小孩在家都会打打闹闹的,但是出去在学校都会铁板一块。
有想过退休吗?
李:没有,身边很早退休的人好像没那么幸福
罗:能甘于毫无贡献和成就感的退休的人很少。
李:你看马云回到阿里云之后特别开心,那是装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