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播客:Vol. 140 Xmind创始人孙方: 我的烦恼越来越多,但我不烦恼了
主播:枫言枫语
嘉宾:Xmind 的创始人孙方(人称“园长”)
话题:佛法不是封建迷信,哪是什么?为何有些企业不卷?
学到什么?
❓Xmind 思维导图这家公司他的创业的历程?
我创业比较早了,应该是 06、07 年,其实我当时创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说这个产品可以做这么久,只是个人爱好去做了。然后当时也没有现在的这些什么独立开发者的氛围,或者这个概念,但是总的来说在互联网这个环境下,一个产品做了 18 年是非常罕见的。我们做 Xmind 的那一年,跟我们同时代的产品是 Windows Vista。
Xmind 非常的格格不入,开始的时候胸无大志,最后却发现最持久,细水长流。
❓你觉得它是解决了用户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
思维导图是一个很特别的东西,在有 Xmind 之前,人们手上有两种工具,一种就是绘图,一种就是笔记。而思维导图刚好介于这两样东西之间。
如果一个用户他仅仅只是说我有很多的 idea,我要快速地记录我的idea,我的 idea 是发散的,那么实际上他不会特别地爱 Xmind,可能更喜好更轻便的笔记记录和存储的工具。如果一个人他的目标跟这些发散的思维无关,他只是要做一个好看的图像领导汇报,比如说在 PPT 或者在文档里面插入一个这样的图,那么他也不会特别爱 Xmind,他可能人生当中有一小段时间会用 Xmind,然后没多久就会被 Canva 吸引,刚好你非得是两种需求都需要的,你才会用Xmind。
❓Xmind 做的 AI 是哪一个方向?
我们有另外一个产品叫 Mappify,你听名字就知道它是把任何东西变成思维导图。比如有一个 PDF、Youtube 视频我不想看了,丢进 Mappify,它变成思维导图。
然后会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他说为什么要做两个思维导图?
有两种场景:
一句话总结一下,Xmind 是人在画思维导图, Mappify 法是人不想画思维导图。
❓Xmind 其实也是一个工具的软件,那提到工具软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的就是卷,但 Xmind 却是一家神仙公司,是一个半卷半躺一家公司,为什么你们公司会是这么一个氛围?
有段时间我们特别想做周边,做 t 恤衫本子这种,然后我们的小伙伴就拿了一本印象笔记的本子过来给我看,这个本子做得很精美,但是打开以后它的扉页写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高效能人士就应该有一个记笔记的习惯。当时我就嘲笑了这个产品,我说谁是印象笔记的重度用户呢?他如果是在工作中,他需非常需要提效,那他多半都是有点焦虑感的,然后我再给他灌输这些东西,再给他更多的焦虑感,这就是我不愿意做的,只会增加营销感。如果我要做周边,我要反过来就是给你减负,所以我就现场跟他们说,我们做本子要在本子上写 “高效能人士最重要的修行就是放过自己”。
他们都特别喜欢这个观点,然后就把 “放过自己” 变成了我们的一个 flag。
这些 Idea 和我们的品牌应该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刚好相反,我不要在我的产品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在 Push 你,我希望是你能放松,你只有放松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现在人非常焦虑,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你怎么看待卷?
我觉得我们讲到躺和卷,对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会不停的提外在的原因,大环境卷不卷,赛道卷不卷,但实际上是所有这些烦恼和焦虑感实际上是自己内在的。
如果我们总是去找外部原因,先说工作、行业、团队、老板、赛道、大环境、护城河、股票、房子、车子,你总是能找到借口一直向外,你不怨老爹就怨老板,不怨老板就怨老天,不怨老天最后就会怨自己的命运,但是佛法课第一个要你明白的就是你随时有选择,你可以选择卷和不卷。卷不代表努力,有可能一个人他很卷,但他并不努力。
我们现在理解的卷都是我要不要更努力的上班,我要不要通过我的努力获得更多的财富,这不是卷。卷是说你们在干同质化的东西,你们认准同一个目标。
❓为什么我们 Xmind 的公司不加班,为什么我们把 965 顶在我们网页的顶上?
根本原因是当我们在制定企业的目标的时候,我们不想做的跟别人一样。当你想跟别人一样,比如说 a 抄 b,b 抄 a,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更需要你在短时间内尽快的推出竞品已经有的功能,并且不需要你太有自己的创造力,你就要按照竞品的那种方式去做。
当你进到一个很卷的公司的时候,也许是大厂,也许是小厂,他们瞄准的是同一个东西,大家都要争夺同一块肉,于是老板更需要你的肉体,而不是你的灵魂,更需要你的手,而不是你的心。
但是如果你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东西,我就要做差异化,我要创建一条新的赛道,这个时候老板就不怎么需要你的手,不怎么需要你勤快,反而需要你勤快的思考,你来公司你不要搬砖,凡是遇到搬砖的活,让 AI 搬。
❓不能依赖外部的这些好与坏来衡量你到底做得好与坏,那么我们如何去寻找一个新的方法去获得你在这个人生当中的一种自洽呢?
不能说完全放弃外在的好与坏,比如高考这个事情,有一些家长喜欢让孩子选择一些冷门的专业,或者选择一些冷门的人生的发展方向,这个不是他们放弃了好,是他们自己心里有另外一种好。
佛法要告诉你的事情是完全超越了好与坏,不是好与坏消失了,而是好与坏变得没有刚才那么重要了,没有那么执着。我们的问题不是我们把目标制定在清北上,我们的问题是我们太执着于清北了,我们太执着于大家给我们画的那个饼,执着于共同的目的,就是在卷。
但如果有一天你在中学当中,看到这个班上有一些同学,他们是体育比较好,有一些同学他们是会玩音乐,才艺比较好,有一些同学他们喜欢技术、高科技,还有一些同学他们喜欢死学习。你会发现这些同学他们之间互相佩服对方,我们的人生有不同的定位,我们将来可能都很灿烂,但我们可能灿烂的不是同一种灿烂,然后我们对每一个好都是很放松的。如果得不到这个好,我还有另外一个好。
Justin:我做播客,我有太多那些播客头部的朋友了,这怎么比啊?我们那个订阅数跟他们比,就零头中的零头,这你一旦陷入这种比较就很焦虑。所以后面我就发展出了另外一种思维,就是我们还是要把播客做到我们自己喜欢的,比如跟园长聊天很开心,那这是我们认为的好。就是我 a 比不过别人,我还有 b,b 比不过别人,我还有 c,最后 abc 加一起,你们没我好。
❓有人说去除烦恼的方法是远离那些让你烦恼的事物?
只有在红尘中才能修行,你要知道,远离令你烦恼的东西并不是你消除烦恼的方法,是逐步的看破、放下,是你慢慢的觉得这些东西并不重要。
❓为什么头脑中老是安静不下来?
念头永远都不是你的敌人,念头就是你自己,念头是因果的果,其实禅修的目的不是要消灭念头,是为了让你看见冰山下面有这些因。
冥想不是消灭念头。冥想在谈的是一种心态,他要你去以刻意的方式去让你自己明白你自己现在在干什么。
我理解的冥想不是不想,而是停下来仔细想一些你平时不想的事情(比如非工作的事情),想想重要的事是什么、当前做的事有没有价值。 第二个价值就是学会平和看待任何事情。
我对 “冥想” 实在理解太初级,但我认为这段对话有更多的价值我没体会到,你可以再听听节目的 “第 52 分钟到 1 个小时” 时间段。
❓爱生气是我的问题吗?
我爱生气,这是一个毛病,然后我痛恨自己爱生气也是另一个毛病。大乘佛教会认为前面那个毛病类似于感冒,而后面那个毛病类似于癌症。
你痛恨自己的性格,痛恨自己的毛病。你觉得在这个时候你不该生气,为什么老是生气?这些东西就是你种的新的因,它会在将来形成你不断的失去自信,不断的失去能量。
情绪它不是一个坏的东西,它也不是一个好的,它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而且往往当我们出现一些比较激烈的情绪的时候,它恰恰就是我们最好去自我分析的时候。
如果你是一个情绪特别平和的人,在你和女朋友吵架的时候你也心情非常的平和,然后你的女朋友会觉得这样是不行的,她会因为你不生气而生气。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情绪它不是坏东西。
❓为什么我的市场策略不管用?
我要做一个咖啡厅,这个咖啡厅有一点点和别人不一样,接下来他这个事情就转化成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这个点怎么放大?那么线上我们要用线上的方法放大,线下我们用线下方法放大,这个时候所有的市场运营,公共关系 MBA 所有的东西都管用。
但是如果你要的是我就要跟别人做一样的,我要卷过那个连锁咖啡,我要卷过那些广州排名最靠前的那些独立咖啡厅,那你会发现所有这些东西都不管用,小红书也不管用,市场运营也不管用,你学到的任何企业经营管理学的方法在你这家咖啡上都起不了作用。
❓对创业的建议
资本主义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依然是全球最高效的做法,没有更好的替代。
我们也没必要寻找替代品,我们只需要不执着它(不是非得拉融资)就可以。
比如有人想开连锁咖啡厅,连锁咖啡厅他就需要融资,对吧?所以他就拿着他的创业方案书去找投资人,然后投资人看到这个创业方案书以后,他可能看都没有看,他就告诉他说北上广深的咖啡厅已经饱和了。
这个创始人听到这个话以后也觉得投资人讲的有道理,然后创始人回去以后也觉得说我这条路看来是行不通的。因为市场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但是这个时候他遇到我,然后我就告诉他说,我说这个投资人有没有喝一杯你做的咖啡?他说没有,我说你看,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在投资人眼里他要的是他投资的安全性,他看到的你是一个 Average 的创始人,然后你的产品是一个 Average 的产品,所以他按照这个市场的主流趋势来看待的话,他觉得说北上广深的咖啡厅已经饱和了,他说的没有错,一个字都没有错。
可是作为创始人你不应该跟他想一样的问题,思维方式是不一样,创始人有创始人该做的事,你要想的是如何做好一杯咖啡,如果这杯咖啡做得好,你将挤掉广州那些不认真做咖啡的店,和他市场饱和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所以你要找的投资人是喝了你的咖啡以后赞不绝口的投资人,如果你(投资人)没有这个欣赏能力,你就不要投钱来了。
这才是正确的想法,但是大多数的想法不是这样的。
大多数人想的是这个赛道有 1000亿,如果我跑最后一名我就有 10 亿,只要给我一张入场券,我跑最后一名我给我一亿,首先投资人会对你百加刁难,他会觉得你是他培养的,当你取得任何成绩,他会想:如果当初没给你入场券,你怎么取得成绩,所有功劳都是他的。
我通常鼓励年轻人创业都是说首先你要做你自己热爱的事情,其次你一定要说出你和别人的不同。
说出不同非常非常重要,刚才说了“卷”非常多的不好,说出不同正是避免和别人同质化卷的方法。
和别人的不同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可能是一种理念,一句口号,并不是非得做出什么开创的创新。
总之就是一个用户他来过以后,他能够说出来这个店让我喜欢的地方在哪里,只要他能说出来,你就不用担心了,接下来他会跟 100 个人说,那 100 个人再会跟 100 个人说,你的生意就会源源不断的来。所以真正的好的项目或者好的成功的那些产品和那些人,你都会发现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的赛道,那么接下来才是考虑这个赛道上到底需不需要资本的参与。
但这个时候投资人和你的关系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是 “这个行业即将蓬勃兴起,你要不要参加?”,而不是那种说我跑最后一名我都能挣 10 个亿的那种态度。
所以首先你需要的是把产品做出来,而不是资本的介入。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说,我说你先想清楚你拿到钱干什么?其实我十多年前创业,我也不懂这些,我也会去找投资人,我也会觉得说要创业必须要融资哎。
他们会问我说拿到了钱你要拿这些钱干什么?如果我的答案是研发,那么我们双方都谈不拢,如果我的答案是砸广告,投资人可能会有点兴趣,时至今日,我的答案是买算力。
这里有个比较有趣的点是 “如果我的答案是研发,那么我们双方都谈不拢”。 作为技术人,想当然的认为科技公司的技术占比应该很大吧,那我加大研发投入应该是对的事? 但无论是从身边朋友口中得知,还是看上市公司财报,在中国只有寥寥几个公司研发占比超过了 10%,更多的公司低得离谱。
其实你的那些东西并不需要钱,你只需要勇敢的把东西做出来,资源受限的时候才逼你去想做最重要的事,不要把精力和时间花在那些花里胡哨,但是你觉得说我这个产品应该有,因为大家都有的功能上,你只花时间在那些别人没有的功能上。
❓选产品方向的时候如何平衡个人的兴趣和市场的需求?
你要做的事情应该是二者的交集。如何挣钱其实是 case by case。嗯,你千万不要问我这个东西要如何挣钱。对,我可能教你一个蹩脚的方法,你必须自己去尝试,你根据你的特点去制定你卖什么。由于你自己擅长做什么,你的产品的优点、缺点而导致你的商业模式的不同。只要你做的事情是你自己需要你自己热爱,并且你也觉得别人一定需要的,嗯,他一定有办法挣钱。
❓你什么契机对佛法产生兴趣的?
外在的原因是因为身边有这样的人。如果我身边只有封建迷信的人,那么我可能会就越来越远离了,而恰好是我身边有一些理性思考,又对佛法非常有热情的人。那于是就引导我去觉得说如果这个东西不是迷信,那么它应该是什么?
但内在的动力是我总是想要明白我们的人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得到了我们原来认为追求到的东西的之后,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原来想象的那种快乐?如果释迦摩尼佛这样有智慧的人,如果他告诉我人生就是无尽的追求,那我就认了,但是如果他告诉我人生有一丁点的解脱的机会,那我就很想尝试一下。
❓如何管理这么一个活泼、开放、松弛的团队?
我的领导风格是疑人不用人不疑,我尽可能的让下面的人自己做主,他们有很强的自主性,也确实有很多人是高薪挖不走,因为他自己的想法在这里能够获得贯彻,其实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
❓你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我觉得现在有很多人工作太辛苦,但是如果你跟他聊天的时候,他会主动问你,你想去哪养老?有很多很卷,就是很辛苦的人。嗯,他会想养老的事。但是你可千万别突然停下来,突然停下来会生病。我说我教你个方法,嗯,你把现在的状态加上你理想中的养老的状态除以2。
总之你有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不是 35 岁以前拿命换钱, 35 岁以后拿钱换命。不是这种心态,而是从现在开始我就只努力一半,养老一半,并且这种状态不会停,他会一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Justin:35 岁前赚钱, 35 岁后养老,其实它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有些事情你 20 岁能做, 30 岁做不了, 30 岁能做,40 岁做不了。
Timing is never right,所以如果你想着有一个时间点退休,那么这个时间永远不会来。
就像“也谈钱”,我们聊到你 Fire 了之后到底想干嘛?他就列出了一个列表,我 Fire 之后想干 abcde,结果他发现我不需要 Fire,我现在就能做呀,那为什么现在不做呢?
园长:不要那么累,因为你不可能累到人生的最后一天,你要保持现在一个平和运动状态,这个运动不出汗或者出微汗,我能一直延续下去,这才是生命,只有这种状态才能创造出最好的东西。
最好的状态是你的行为和你的认知本身是一致的,你可能那段时间你想要某个东西所以你特别累特别忙,只要这个东西跟你的认知是一致的,回过头来你就会发现,噢,这段时间没白费,最惨的是那种加班的要死,做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创业以来你遇到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因为自己有一点创业的经验了,积累了,就会想象那些硅谷的连续创业者做下一个产品,我应该就会更加选择更加好的赛道,或者是更有经验的开始去做。所以在那三年当中,我们连续做了四个产品,但是都是主动关停了。
我知道说这个东西不能再做下去了,后来发现其实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 Xmind 的身上,当我对重新拾回对 Xmind 的信心的时候, Xmind 就开始飞速的增长,很快就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初对它的想象,这是我人生的一个经验。
它不是最值得拿来分享的,但是可能有一部分人他此时此刻正在怀疑他自己,或者正在怀疑他的团队,或者正在怀疑他的赛道,那你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可能会重新思考一下。
❓你有没有觉得在哪一个时刻你是觉得做不下去了呢?
老婆可能会,有时候有一点就是很自然的一种焦虑感,如果这个产品它的收入减退,我们会怎样?我们还有房贷。从通过这件事情我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俩面对的环境是一样的。我们俩的责任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少,我们两个人的位置是一样的。可是我们两个人就会有不同的焦虑感,所以焦虑感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她就问我,我说我真的没有担心害怕我们的产品有一天卖不动了,我说那一天它不会是突然到来的,它一定是慢慢到来的,如果我觉得这个产品看样子是走下坡路了,它的生命周期已经接近了,那我们可能会做别的产品,想别的办法,办法总是有的。
❓你觉得你会给 30 岁的自己什么样的建议呢?
我今年 42,这 12 年我一直在探索我们一些新的东西,过去做不到的事情,现在想去做过去没玩过的事情,然后这 12 年我觉得我活得越来越灿烂,反倒是 30 岁的时候没有这种感觉,30 岁的时候就有一种事业有小成,然后就会有觉得说人生有没有定型呀,我是不是命中注定做这个呀?反而会顾及很多,现在给自己的设限越来越少,啥都可以做,现在活得越来越疯狂。我会鼓励 30 岁的自己去再洒脱一点,再不设限一点,趁早尝试那些你想尝试的东西。
❓总结下你的佛法课有什么特点
好东西一定要用尝试,所以我希望大家去玩,不要被他吓到了,不要担心自己会不会学进去,听我的佛法课的听众全都学出去了。
我们这个时代,人们不像古代人们缺乏精神的论述,不像以前的人是缺少自省的能力。反而是现在人们这个东西过剩了,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公众号也好,视频也好,都在提醒你,所以就越来越卷,越来越焦虑。过去的佛法课就是你要努力修行,而今天的佛法课就是洗洗睡吧,停止思考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