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很久,终于能写下第一篇与技术无关的博客并发布了。
这不是读书笔记,不记录书本中的知识点(我并没有读透),文章内容全部是我读书时的主观感受。
进入正题。
有点难以启齿,我的读书之路,应该是从《埃隆马斯克传》开始的,这已经是 2023 年了。
虽然在此之前我也看一些技术相关书籍,但都属于逼着自己多读点书,就算再大名鼎鼎的书,我看下来也感觉收获不大,属于看了就忘。
现在能看进去一点书,也许是对于学习的心态其实比起原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此之前我对技术还有崇拜之心,在空闲时间我会去研究什么消息队列,什么分布式事物。而看书也看技术相关,比如 什么 Golang 实战,什么系统设计,而这些书,我真的很难投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我也工作了将近十年了(四舍五入),我渐渐的发现:
所以,渐渐地我对技术祛魅了。
关于“技术祛魅”的心理状态,可以看这篇文章:9年谷歌L6老员工毅然离职:钱多但晋升无望,对技术也祛魅了。固然我不和文章中 Justyna 有同样的处境与问题(她太优秀),但这篇文章让我能确认我对“技术“的怀疑是正常的,而不是我矫情。
我开始主动想要学习技术之外的知识,与此同时,由于工作也到了瓶颈,于是分了部分精力到工作之外,所以正好又有精力去看书了,有了 动机 和 能力,就差一本书了。
接触到《马斯克传》是因为我有开车听博客的习惯,其中《大小马聊科技》是一个我每期都看(因为更新频次很低)的一个科技频道,其中艾玛是马斯克的忠实粉丝,有一期她聊到了一本新书《马斯克传》并推荐给听众。艾玛对马斯克的高度评价、疯狂痴迷让我对马斯克产生了兴趣,所以我就也打算看一下这本书。
这本书确实是我少数感兴趣的书。(上一本是《时间的形状》)。
在看《马斯克传》此之前,我对富人、商人的认知是断层的: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成功,是怎么努力。
所以我偏激的认为他们成功的原因是:有钱(父辈的),有资源(父辈的),有贵人帮助。
马斯克传中以一个平行视角(电视中的报道通常不是)描述马斯克,讲述他的出生、性格、做了什么事、失败与成功后的喜悦,如何做到现在的成就。
在星舰成功回收时的情境描述甚为精彩,无数次失败,夜不能寐的期待,压抑的情绪终于在一这刻获得释放并爆发,在我脑海里有这样的画面:一群蓬头垢面的工程师一眼不眨的盯着大屏幕上的火箭,在火箭落地的最后一刻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包括马斯克在内的所有人都欢呼雀跃;画面的另一边是广阔的大地与一个正冒出刺眼的红光凭空而立的巨大火箭,让人怀疑这是现实还是在科幻电影中。
小时候自己许诺的梦想:宇航员,早已无人提起,长大了也没有一个像样的梦想,现在也正在双目无光的做着无聊的事情,碌碌无为。可发现真的有一群热血的人在做着大家做不到的事情,努力突破人类极限时,心中的激情还是会被点燃。
我需要这样的热血事物来激励自己,防止自己在漫漫工作生涯中变得麻木。
这本书让我对马斯克的画像从一个冷酷的公司 CEO (通常严厉,甚至不会笑)变成一个有丰富情绪、会大起大落、正咧嘴大笑的大叔形象,反差十足。
我也认知到,我与成功的人的起点是一样的(在成功前,他们说不定就坐在你我身边),他们不是靠钱势,而是真的能靠自己摸爬滚打起家。
这是一本已经 10 多年前(2009年)的关于网络营销的老书,甚至那时候互联网才刚刚新起,大家还在用诺基亚,不过不用担心学不到东西与过时,因为我发现作为小白的自己,就算是 10 年前人人皆知的常识,我也不知道。
今天在搜索 “SEO keywords“ 时意外发现了他的博客,看了几篇颇有感触。
https://www.seozac.com/misc/42-years-old/
从现在算 Zac 已经 50 多了,而他依然在写博客。
在这篇 42 岁生日的随笔中,一共 566 条评论(截止 20241127),都是一个活生生人对另一个一个活生生人的赞美、感慨,这样和谐的场景在互联网上真是少见。
不知为何,对我触动最大的事物是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冷冰冰的组织。
所以我不太喜欢看“公司新闻”,而更喜欢看“博客”,“传记”。
不过比起“传记”,阅读博客更能体会到什么是有血有肉。
比如这一篇博客:
https://www.seozac.com/misc/baby-3-years-birthday/
看到这个图,除了脑海中回忆起我的父亲带我疯玩时的情景,现在我也为人父亲,更能感受到这份感情的纯粹与珍贵。
心情正如这篇文章下的评论:
double2说道:2010年1月31日 07:57
一直潜水看,实在忍不住了。为人父母之后感觉就不一样了。
我也在写作(谈不上坚持),现在我更坚定了,博客或者公司背后,都应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
本来想把最近看的书都写一遍的,但发现有些又记不起了,有些太乱整理太费时间,所以暂时就写这两本书吧,以后应该会继续更新。
© 2024 bysir's Blog - by
Creght